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1053 个
-
-
中国名祠——涡阳老子庙 网上报告厅 评分
东汉时期,桓帝梦老子降生于庭侧,便为老子建庙。涡阳天静宫是北宋时期神仙家假造的“李母感星之所”,这在北宋《犹龙记》、《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都有记载。到了元朝,天静宫道士把天静宫强附为老君所生之地。后天静宫毁于兵灾,以后又时破时修。93年政府又重新修建,面貌一新的天静宫檐柱垂联,大殿高卧,红墙金瓦,游廊曲折,三进三殿,颇为壮观。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T型帛画 网上报告厅 评分
马王堆1号汉墓的帛画整幅画面呈T形,长205cm,上宽92cm,下宽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因为它非常像一件长袖欲舞的衣服,所以遣策中记载其名为“非衣”,以“似衣而非衣”得名。T形帛画就是一种招魂幡。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能有所遗留。T形帛画出土时,帛画上端裹着一根竹竿,就是当时用来挂画张举的。
2017-5-23
-
-
中国武术的完善与发展 网上报告厅 评分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优秀民族传统项目。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武术究竟有了怎样的发展和完善呢?
2017-5-23
-
-
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侧记 网上报告厅 评分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从公元1260年建成至今已有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黄梅戏发展繁荣的地方。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相邻地区形成的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的安庆地区,与当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说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期节目我们将带领你一同走进安庆市黄梅艺术节,一同来了解下艺术节的演出活动吧。
2017-5-23
-
-
中国名祠——无锡道南祠 网上报告厅 评分
江苏无锡道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即公元1604年。是为祭祀无锡东林书院的创始人杨时的祠堂。杨时,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南平市将乐人。因他世居将乐县城北郊龟山之下,人称龟山先生。他宋熙宁九年中进士第,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本期节目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名祠——无锡道南祠。
2017-5-23
-
-
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启动 网上报告厅 评分
中国戏曲学院是北京市教委直属的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是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2015年我院面向全国招生,计划招收本科生515名,无分省计划,文理兼招。其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方向)专业学制五年,其他专业学制四年。本期视频将为您带来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启动仪式的相关内容。敬请收看。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唐山老皮影 网上报告厅 评分
皮影戏即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
2017-5-23
-
-
中国名祠——解州关帝庙 网上报告厅 评分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寺庙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步辇图 网上报告厅 评分
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了来自青藏高原的使臣,并答应他们想要通婚的请求。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联姻。然而,当时把这一幕记录下来的只能手绘,也就成就了名声大作的《步辇图》。作者韩立本扎实的画功以及细腻的心思使得这幅画变得无比珍贵。这些画面早已成为了历史,但在我们现代观赏者的眼中,依然精彩而新鲜。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捷报 网上报告厅 评分
捷报,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好消息传来。谢总喆的家里收藏了50多份古代科考试卷、录取通知书和科考范文参考书等历史资料。其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张嘉庆年间的科举试卷,还有一张咸丰年间的赵姓考生考入国子监的捷报。谢总喆说:“这张捷报就相当于如今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啦!
2017-5-23
-
-
冯时:中国古人为什么认为“天圆地方” 网上报告厅 评分
在中国古代的数种宇宙理论中,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一种是浑天说,认为天与地就像蛋壳包裹着蛋黄。另一种是盖天说,认为天如张盖,地如棋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天圆地方”。那么,中国古人对于“天圆地方”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文考古学,听听考古学家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吧!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散氏盘 网上报告厅 评分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2017-5-23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