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居民家庭消费信贷理论与实证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书稿认为,在信用货币条件下,消费信贷市场完美程度越高,越能够推动当期消费,提高消费者跨期消费效用水平。通过分别考察美国和日本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居民家庭的消费信贷行为之后可以发现,美日两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消费信贷种类较多;通过利用家庭层面的微观调查数
2017-4-12
-
-
中国财政年记(2014) 电子图书 评分
该书是亚太财经与发展研究中心将其编制的一周中国财经动态集结出版。以时间序列汇总2014年中财经主要事件,回顾、总结宏观财经形势和财经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史料研究价值,其中内容还被有关决策部门引用和汇编。
2017-4-12
-
-
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词典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的资本市场当前仍属于新兴的市场,其体系本身和市场投资人还不甚成熟,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认识还不够充分,对投资产品特性、投资方法、投资判断、风险控制、权益保护、责任担当等一系列知识还不够清楚。因此,就有必要撰写一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词典》。本词典的选词以我国国内资本市场用词为主,而不是国际资本市场
2017-4-12
-
-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4)——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保险业的地位与作用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是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自2003年开始编写的我国第一本保险业系列年度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化,保险实践发展越快,保险理论成果也就越丰富,作为年度保险行业报告,该报告始终在跟踪、反应,并提出对中国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2017-4-12
-
-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4)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依据企业公开披露的201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相关信息,全面介绍了中国上市公司2013年度内部控制披露现状,包括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缺陷、内部控制咨询机构聘请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第二章具体分析了截止2013年度,纳入强制实施范围的1052家主板上市公司
2017-4-12
-
-
科学方法论与近代中国社会——王星拱文集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搜集他散见于各类民国报刊杂志中的发表文章近40篇。以及先生所翻译罗素的《哲学中之科学方法》手稿,由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大学学者合作梳理和整理,是对王星拱先生散落遗作的有力补充。
2017-4-12
-
-
当代中国画名家画虎——王申勇·王筌力·刘继彪·杜军·宗万华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精心选取全国著名国画家王申勇、王筌力、刘继彪、杜军、宗万华等人历年来的画虎作品50余幅集结成册,所选作品皆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造型严谨、生动、多变,构图以及用色也都很有功力和特色,使人能全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感受到画家的艺术追求。
2017-4-12
-
-
当代中国画名家画虎——光元鲲 电子图书 评分
虎是大众喜爱的动物之一,2010年又时逢虎年,所以策划一套《当代中国画名家画虎》丛书。本书是著名画家光元鲲先生画虎的精品集,光先生一生致力于写意花鸟画创作,尤擅画虎,画家笔下的虎气韵生动,虎虎有生气,作品气势雄伟,笔法新颖,且书中介绍了画虎的要领,层层剖析,是一本难得的技法兼画册性的画虎图书。
2017-4-12
-
-
关注岭南:中国南方画院画家作品集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精心选取当今岭南地区负有盛名的中国南方画院的画家的作品进行展示,所选画家年龄分为老、中、青不同层次,人物、山水、花鸟不同专业种类齐全。该书目的就是推介、展示他们近年度的艺术成就和佳作。书中有序言、画家艺术简介、画家作品展示等若干部分组成,序言对南方画院及其画家的状况和成就进行了系统介绍。画家作品
2017-4-12
-
-
中国学生不可不知的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科技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特别为中高级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精美全彩科普百科类读物,涵盖人体器官、组织与系统以及数理化等方面的知识,精选出小读者最感兴趣的“为什么”,并给出详尽准确、精彩的知识问答,简洁而生动地诠释小学生必读必知的人体与科技知识。
2017-4-12
-
-
中国画名家年鉴大系·壬辰年——郭正民专辑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以十二干支计年,十二年一个周期连续出版,将画家每年的新作品、新的艺术观点、新的艺术成就汇集在一起,不求多而求精。本书收录了郭正民有代表性的多类型的作品,力图通过这些作品呈现画家的创作现状和最新成果。每幅作品均附有说明文字并对重点作品进行解析,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画家的作品、笔墨技法和美学观
2017-4-12
-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山论坛论文集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收录了2012年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山论坛的专家演讲与各位参会代表的论文。本次论坛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阐述,有共鸣、有争鸣,既有前瞻性的宏观理论叙述,也有一线的工作实践成果,颇多真知灼见,是近年来非遗理论研究与研讨的一本佳作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