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本书可供研究生、高校外语教师阅读,用于了解跟踪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掌握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017-4-12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为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所写的导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基本尊重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不做大的改动。其次,纠正了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个别地方的史实错误,并进行了改正。再次,力求按逻辑要求来阐述问题,按现代汉语要求
2017-4-12
-
-
中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以2001—2010年为研究窗口期,针对IPO市场的主承销商行为,应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从6个视角对主承销商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尽可能系统的总结承销商在IPO市场中的相关行为。以主承销商在IPO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主线,以其成效业务为核心,通过实证揭示我国主承销商在A股IPO发行与承销领域的多
2017-4-12
-
-
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耗时四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的研究”(08BYY026)的研究结果。这是我国首个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的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通过先导研究和两次正式研究,我们分析了外语类大学生与文科、理工科大学生在思辨人格倾向与思辨技能方面的异同,同时通过对50名学生的个案研究,探究了外语专
2017-4-12
-
-
中国现代诗歌经典选读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从艺术性、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精选了部分中国现代诗歌经典之作,并加以解读、鉴赏。这是一次旅行,顺着诗人的足音,可触摸上个世纪曾经的风起云涌,能更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脉络。
2017-4-12
-
-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的一份结项报告。本书介绍本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构思、方法和研究队伍,提炼出的成果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2017-4-12
-
-
中国雕塑丛书(第42辑) 电子图书 评分
此书梳理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现状,收录了当代雕塑家的作品及理论家对此进行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同时对雕塑教育和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立场鲜明坚定。涉及到的几个展览都是雕塑界的优秀之作,为开卷有益之作。
2017-4-12
-
-
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关于二语习得领域中过渡语研究的一本学术专著,并以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是国内首部在功能类型学框架下研究英语过渡语的学术专著。
2017-4-12
-
-
胡适英文文存(一)——中国文学与社会 电子图书 评分
本套书结集了胡适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到60年代初之间撰写的英文文章或英文演讲,它们大多都曾发表于颇具影响的英文刊物上,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按主题分编为《中国文学与社会》、《中国哲学与思想史》和《民族危机与公共外交》三册,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周质平选编。《胡适英文文存(一):中国文学与社会
2017-4-12
-
-
2014中国美术批评家年度批评文集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收录了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2014年度所写的美术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当代及传统美术领域的诸多方面,包括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流派等方面的研究,文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评论结合,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中国美术的历史与现状。
2017-4-12
-
-
2013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为总报告,接下来分别报告了2013年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社会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发展状况,涉及多个外语语种和不同的外语教育层次,真实、实时地记录了我国外语教育在2013年的发展和变迁。本书不仅具有史料意义,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回顾、总结我国外语教
2017-4-12
-
-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商务部组织编写的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权威性报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状况,涉及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市场状况、应用情况、发展趋势、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速度、现状和前景。
2017-4-12
-
-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哲理卷 电子图书 评分
哲理散文从哲理性、文学性两条基本特征或基本属性出发,在哲学思辨中表现对宇宙、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某些思考与见解。不以抽象说理取胜,而以文学的形象性见长,在对社会现象的针砭、讥讽中,隐含某种哲理,给读者以思想启发或警戒。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