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叙事中国——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王安忆小说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全面阐述王安忆小说的特点以及其小说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及现代性想象之间的关系。引入身份政治的理论,阐述其代群意识、性别意识、国族意识、阶层意识对其小说面貌形成的影响。重点内容是:王安忆小说的性别地理和王安忆小说的上海镜像。本书主要针对从事文学、文化和社会研究的大学教师及研究者,以及广
2017-4-12
-
-
中国法制的早期实践(1927-1937)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从我国早期(1927—1937)法制实践和法学思想体系的研究思路着手,集中对早期法制实践的环境背景、早期部门法制的变革实践、早期的法学家与司法工作等内容进行研究论述,具体展现早期革命法制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历史财富,从中提炼出我国早期法制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的法学观,在总结其历史意义的同时,进而探索其对我国当
2017-4-12
-
-
泰学研究在中国:论文辑录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收集多篇中国学者关于泰学的论文,内容包括对泰国的语言、文学、经济、衣食住行、岁时节日、道德礼仪以及竞技娱乐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泰学在中国的学术成果,展现了中国老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对泰国的关注和研究心得。本书可作为泰学学者的参考资料,也是相关研究人士了解泰学的理想读物。
2017-4-12
-
-
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概论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宪法为依据,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线索,系统概要地介绍了公民在政治、文化、经济、民事、刑事、行政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017-4-12
-
-
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 第8卷第1辑(总第8辑) 电子图书 评分
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重构、环境群体性事件与投资决策理论发展、企业技术资产与员工数量的相关性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中国企业环境审计最新发展探析、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定位研究、内部控制边界研究综述与展望、强化政府审计责任控制的动因和基本思路等内容,重点研究
2017-4-12
-
-
中国“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环境法保护 电子图书 评分
保护“海上文化线路”遗产对于增强国民的海洋文化自信、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环境法对于“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往往偏重其经济利用价值而忽略了其生态价值,这使得海洋环境和“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均受制于海洋资源的开发,被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也使得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保护“海上文化线路
2017-4-12
-
-
艺术前沿——中国当代艺术家访谈录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为21世纪初多位画家、行为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的访谈录,较全面地展示了他们各人的艺术道路、观点。
2017-4-12
-
-
中国企业市场主义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由面向流程的管理方式、海尔市场主义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H集团市场主义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三篇七章内容组成。
2017-4-12
-
-
中国渔业中介组织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针对国内现有的渔业中介组织理论研究少、资料收集存在困难的现状,围绕“中国渔业中介组织”这一研究主线,按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理论回顾-渔业中介组织形态作用研究-渔业中介组织发育机制研究-发展契机-培育方向-发展对策”的逻辑,对中国渔业中介组织进行研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研究并非是总结地方经验
2017-4-12
-
-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典型经验,对21世纪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和战略选择做了思考和论述。
2017-4-12
-
-
学习 实践 认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为例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突破以往笼统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维方式,采用专注研究“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沿着“学习—实践—认识”的路径,以湖南师范大学“概论”实践教学为例,探讨整合实践教学要素、优化实践教学方法途径,提出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思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研究可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
2017-4-12
-
-
选调生——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力量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选调生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选调生基本知识、选调生的精彩人生、附录。以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将选调生工作与公务员法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后备干部制度、就业制度、职业选择等相结合,从选调生是什么、选调生历史回顾、选调生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组织部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选
2017-4-12
-
-
亦近亦远马克思——马克思、现代性与当代中国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通过论述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革命,详细分解了马克思与西方现代性理论家的不同,即马克思不是仅仅把现代性当做一种特定的哲学文化方案,不是局限于对现代性的哲学和文化批判,而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维度中,揭示现代性的地平线和界限,以及后现代的可能前景。同时,本书通过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本质揭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