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地震监测志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系统的搜集整理了近40年的地形变监测史料。按志体要求,以地震监测概述、地震监测网志、机构设置及其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再现了我中心近40年来的工作全过程。
2017-3-2
-
-
中国地震目录 公元1970-1979年 中文在线 评分
本目录是《中国地震目录》(公元前1831年-公元1960年)的续编(公元1970-1979年)。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M≥43/4强震目录,列出各次地震仪器测定的墓本参数。凡有现场考察资料的,给出震害简况、宏观震中位置、震中烈度,尽可能给出宏观震源深度,并附等震线图。第二部分为分省简目,按省列出M≥4的地震。对M<43/4地震而有宏观资料者,给出简要描述。第三部分是附录,列出我国邻区M≥6地震简目(公元2900-1379年)。术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拙资料,可供地震、地球物理和其他有关学科科
2017-3-2
-
-
中国西南地区近震源强地面运动特征 中文在线 评分
介绍中国西南地区地震近震源观测资料,同时也给出了根据记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如地震动加速度衰减、地面运动特性等。
2017-3-2
-
-
中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主要论述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时空变化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介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的组成、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凝结水的观测试验研究成果等。
2017-3-2
-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震监测志 中文在线 评分
本志介绍了地震监测概述、流动水准监测、流动物理测距、流动GPS监测、地震监测台站、监测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等内容。
2017-3-2
-
-
中国震例 1997-1999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收集了1997~1999年间发生的37个Ms≥5.0级地震及1998年4月16日广西环江Ms4.9级地震的震例总结研究报告26篇。每个报告大体包括摘要、前言、地震台网及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及震害、地震序列、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等。
2017-3-2
-
-
中国地震事业的先驱李善邦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结合大量的历史真实图片介绍了李善邦同志的重要生平事迹,如创建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近代地震仪——霓式地震仪,创建我国第一批全国地震基本台站等。
2017-3-2
-
-
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 中文在线 评分
本图集汇编了我国4.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等烈度线图共151幅,其中1900年以前的17幅,1900年以后的134幅。本图集是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主要根据各参加编图单位提交的强震等烈度线图汇编的。
2017-3-2
-
-
中国西部和毗邻国家铜金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 中文在线 评分
本项目报告以全球资源的科学观点调研了我国西部和西部毗邻14个国家的800余个大、中、小、铜矿和金矿,对其中16个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背景、成矿特点和资源潜力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2017-3-2
-
-
中国地震前兆资料图集:1962-1980年 中文在线 评分
我国地震工作自1966年邢合地震后,进入了一个以地震预报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十几年,恰逢我国地震活动的括跃期,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发生了21次7级以上强震和几十次6-6.9级地震,其中,发生在大陆地区的7级地震达13次之多。这种强震在时间上密集发生的现象为地震预报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此强震活跃期间,我因逐步建立了全国地震台网与多种前兆观测台网,在主要的地震区开展了重复大地形变测量和其它地球物理场的流动观测工作。
2017-3-2
-
-
中国、比利时、卢森堡固体潮及地球动力学研究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回顾了中、比、卢地球动力学合作研究的历程、进展和今后展望,全书分为:合作概况、观测技术与仪器、理论研究分析结构3部分。
2017-3-2
-
-
中国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系统:SSEPC 中文在线 评分
内容包括:绪论、SSEPC系统、SSEPC子系统、SSEPC系统管理、程序使用说明及附录。
2017-3-2
-
-
跨越时空:中国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典型集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介绍了海关、金融、公安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的新思路和成就,揭示了目前我国在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2017-3-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