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清卷 中文在线 评分
本卷梳理了明清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中国王权主义统治从巅峰滑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动荡、变革条件下,诸多思想流派学者的政治思想、主张及争鸣盛景。遵照历史演进逻辑,揭示出明清政治思想发展的三条主要线索:以朱元璋等诸帝王为代表的集权主义治国思想,基于帝王立场为君主政治统治张目;以李贽、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异端及反思思潮,站在君主政治的边缘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改革派,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倡导经世致用,提出了强国御侮,师夷长技的时代要求,为中国政治思想实现
2017-3-2
-
-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皮锡瑞卷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收录了皮锡瑞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论著,为读者揭示一个思想家的风貌,是了解传主的入门书,增加读者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更全面的认识。
2017-3-2
-
-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代文选 中文在线 评分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源头。本书以文选的形式,选编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教育、教化的著名文论典籍,展现了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的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为重教与教化、为师与教学、为学与治学三篇。
2017-3-2
-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宋元卷 中文在线 评分
本卷内容包括宋元两代的政治思想,以两宋时期的政治思想为主。本书以人物学派为基本线索,根据时间顺序,以通论和人物列传相结合的方式对宋元时期思想家的思想学说进行系统介绍。
2017-3-2
-
-
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与中国经济增长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主要结论包括: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体规模较大,质量与发达国家水平有一定差距;中国近二十年来物质减量化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中国典型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物质消耗与污染排放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增长是导致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反之不成立;资源消耗与经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但各种资源之间差异较大。
2017-3-2
-
-
中国消费品市场监测与分析报告(2013)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列报告之一。主要研究中国的消费品市场。统计与中国消费品市场相关的各种指标数据,对中国消费品市场进行监测与分析。
2017-3-2
-
-
资源承载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实证研究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更加微观、深入的经验数据支持。通过采用异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农村与城市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变量进行关联性检验;并对中国重点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精确测度;还对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减少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中的宏观成本,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017-3-2
-
-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研究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从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上市和交易制度如何改善市场流动性、并购如何提高存量资源的配置、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的融资及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违规违法的处置以及股票退市机制等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进行了研究。
2017-3-2
-
-
中国和平发展与合作安全 中文在线 评分
在和平发展进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形成了一定的安全困境。有效缓解乃至消除这些安全威胁和困境是保障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本书借助合作安全这一理念探讨中国和平发展的安全路径问题,在对合作安全理念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当前的实践等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中国推行合作安全战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两个角度分析中国推行合作安全战略的具体路径,并对中国建立合作安全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阐述。
2017-3-2
-
-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年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17-3-2
-
-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3)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是由喻国明教授领衔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ChinaMediaDevelopmentIndex,CMDI)(2013)课题组,秉承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静态与动态相渗透的观察视角,致力数据深度性挖掘与事件社会眼解析,形成关于中国传媒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最新报告。该系列报告自2008年起按年度发表。书名中的2013指出版年份,实际研究2011~2012年的传媒发展,观察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
2017-3-2
-
-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中文在线 评分
本书揭示了中西哲学的一个交点,它可能是一颗种子,孕育未来的思想。这个揭示要求原本地领会海德格尔,包括准确把握原初文献,厘清有关的哲学史脉络,发现隐藏着的思想源头,以及贴切地理解这位哲学家的晦涩的思想方式和表达风格,乃至这种方式与风格的相互需要。对于中国和印度古代哲理的解释,则要求突破流行的概念化方法,以现象学的柔性方式直接感受它们生动卓越的思想特性。
2017-3-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