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5)——“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长期内将会显著放缓,劳动力供给也将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然而也必须注意到,一些积极因素仍然会在中期内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的主题是“十三五“规划。
2017-4-12
-
-
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从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秩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努力解释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大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过
2017-4-12
-
-
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演变方式有别于西方的诱致性变迁方式,它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和经济思想中“内生”的,而是从西方舶来的,是一种典型的移植型变迁,是移植西方经济思想文明的结果。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近代留学生在国外所完成的,以经济学及工商管理类为主的博士论文,以及在国外经济管理类期刊所发表的学术
2017-4-12
-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6-2007)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2017-4-12
-
-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用大量史料展现了清末立宪运动史的全貌。
2017-4-12
-
-
中国流通改革:批发业衰落与崛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对我国30年来批发商品流通问题进行了概况性探讨。
2017-4-12
-
-
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报告(2013)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国家统计局自2008年起开始出版的“房地产蓝皮书”中的一本,全书的编写建立在国家统计局收集的关于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并详细回顾了2013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简要展望了2014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最后还介绍了国
2017-4-12
-
-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60年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对新中国60年间历年刑法学研究、历年年会综述。
2017-4-12
-
-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15)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主要内容集中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具有高度历史感、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探索性的课题。本辑报告是按照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来组织材料和进行编写的。全书分为“总论”、“理论”和“实践”三大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的改革中所取得的
2017-4-12
-
-
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利益与资源配置的格局,已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可以说,能否实现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是能否确保政治稳定、政治民主以最终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该书通过对新社会阶层的定义、行为习惯分析,找出其政治参与的特点和方法,并指出满足其政治
2017-4-12
-
-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内容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共有机构职能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等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观测点),总分为300分。
2017-4-12
-
-
UIC在中国实践博雅教育的经验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英文简称UIC)的创办和建设为例,介绍了香港与内地在高等教育方面合作的经验,同时对如何在中国建立一所有特色、高品质的博雅大学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有益的建议。本书分正篇和闲章。在正篇中作者从博雅教育与全人教育入题,详细地介绍了UIC的博雅教育理念与体系、质量保证机
2017-4-12
-
-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5)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研究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发展问题,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系列中的一本。由浙江大学周谷平教授等主编。
2017-4-12
-
-
危险青春——中国家庭性教育启示录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讲述了因为性无知而酿成的悲剧故事。
2017-4-12
-
-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现代新诗在思想、语言及审美形态上都与传统诗歌有很大的差异,但同时也有着更深刻的关联。从胡适等人与中国古典的“宋诗运动”之密切关系开始,中间经过了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之于晚唐五代诸传统的汲取,直到最“现代化”的中国新诗派,莫不留着中国古典诗歌精神的印记。本书着重为我们揭示这些或显豁或隐秘的古今诗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