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5726 个
-
-
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第一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一) 电子图书 评分
本系列丛书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放大仿真印刷技术,最大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超大的尺幅,震撼性的效果,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
2017-4-12
-
-
变革与超越——走出中国自己的一流大学之路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稿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该书从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践、学科建设、英才培育模式、人才强校主战略、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区建设和管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党的建设、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了作者对如何将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分析。
2017-4-12
-
-
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第一辑)·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电子图书 评分
本系列丛书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放大仿真印刷技术,最大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超大的尺幅,震撼性的效果,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
2017-4-12
-
-
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第一辑)·兰亭序 电子图书 评分
本系列丛书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放大仿真印刷技术,最大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超大的尺幅,震撼性的效果,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
2017-4-12
-
-
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第一辑)·柳公权神策军碑 电子图书 评分
本系列丛书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放大仿真印刷技术,最大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超大的尺幅,震撼性的效果,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
2017-4-12
-
-
韩国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为论文集,主要以韩国古代文学与近现代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韩国作品中体现的对中国的认识,日本侵华时期旅行或移居到东北地区的韩国作家对伪满洲国的认识及创作意识,中韩两国作品在两国的翻译过程及其影响等问题,对中日韩的历史文化交流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7-4-12
-
-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历程分析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分别从陶瓷美术创作和陶瓷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教育几个方面对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进行论述,以期重新认识陶瓷美术创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规律。
2017-4-12
-
-
三十而立——中国体育新闻教育30年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以回顾和总结近30年体育新闻的成就和经验为主要内容,对30年来中国体育新闻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进行了概括,同时对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体育新闻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
2017-4-12
-
-
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 电子图书 评分
《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主要梳理了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在推介和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译介、译术、译道。译介部分,主要探讨葛浩文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推介,对葛浩文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译术部分结合具体的译本探讨葛浩文翻译的特点、翻译的得失以及他的翻译风格
2017-4-12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指南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新知自考辅导精品书系之一,根据2015年最新版自考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而成,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知识要点、同步练习、模拟试题。知识要点紧扣最新版教材和考试大纲,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提纲挈领、便于记忆。同步练习注重从考试大纲的考点出发,结合近年来的考试试题,力求全面覆盖、强化重点、夯实基础
2017-4-12
-
-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经典大系·当代卷——王西京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丛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画的整体风貌。本册收录了著名画家王西京先生的中国画创作精品60多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画家的整体艺术风貌,体现了他精湛的技艺及其对美学追求的独特艺术价值。以前出过古代卷市场反响很好,很多读者要求出现代卷。
2017-4-12
-
-
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为期三年,每年出版一部发展报告。本书以服务国家城镇化战略、促进都市青少年优先发展为导向,科学系统地研究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当代都市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尤其关注都市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以及通过青少年发展增强都市活力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我国都市
2017-4-12
-
-
近现代中国舆论研究文献选编 电子图书 评分
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降,在变法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的指引下,知识分子纷纷通过大众媒介和同人刊物等形成自己的公共舆论以起到重新塑造社会政治认同和建构我,宣扬自己4的文化政治观念。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最早对舆论的力量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本书以此为起点,系统挖掘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