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432 个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李灏 见证深圳特区(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随后又在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建立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创下了物价改革、企业产权转让、住房制度改革等众多个“中国第一”。 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0628美元,成为内地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陵墓石刻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陵墓石刻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被认为具有纪念碑性质,较常见的有石阙、石碑、石雕像等,大多见于陵墓前墓道和墓门的两侧。石阙最初是宫殿门前带有威仪和装饰作用的建筑,两汉之际,逐渐成为王公宅门与陵寝前标志性的建筑装饰品。石碑产生的年代相对较晚。石雕像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深远。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蔡武 见证中国文化繁荣(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文化》杂志为延安时期的刊物,创刊号毛泽东撰写重要历史性文章。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爱新觉罗·毓嶦 最后的皇族(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他也是中国最后的恭亲王。这是一位八十岁老人的传奇故事——14岁被带入伪满洲国皇宫的私塾读书,开始了与溥仪共处20年的特殊经历。1945年他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后被一同遣送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7年后,先在京郊某农场务农,文革期间被送至东北强制劳动。直至四人帮倒台,才回到北京。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十六罗汉图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所以修成罗汉后,又叫“长眉罗汉”。图中罗汉张口露齿,双目炯炯,两道白眉,足有尺余,顺两颊下垂于胸前,由双手捻托。左耳刻画极度夸张,耳朵下部与下巴底线平行,使整个头部成方形。服饰颜色以蓝、绿、黄为基调,黄色上以细密线画出布纹作为底色,其上画树石、龙凤或人物图案。全画用笔极其细致准确,几乎有毫发毕现的效果,可见画家用笔之工。
2017-5-23
-
-
对话—诺奖学者眼中的中国式增长(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面对未来通胀预期依然强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工资上涨趋势明显等问题,中国如何在治理通胀和扩大就业中做到“鱼与熊掌”能够兼得,宏观调控中如何取得各方面的平衡成为当前的棘手难题。节目邀请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费尔普斯做客演播室,他的学术能不能解决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现实困难,在78岁老人的眼里,中国该如何平衡通胀、就业等问题,他会给中国未来经济转型提出什么样建议?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书房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无锡有很多名人故居,其中,最有书香味的还是钱钟书的故居。他出生在江南小镇,自幼爱好读书。这位写了《管锥篇》《谈艺录》小说《围城》的一代学术泰斗,就是居住在这里。这里是钱钟书祖父建造的,他年少时就长和堂弟妹他们一起在这里读书,写作。他的书房如本人一样,安静、简朴、谦虚。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周成刚 见证民营教育(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中关村,这个寸土寸金的黄金地理位置,高楼大厦林立,有一座9层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格外引人注目。然而就在十几年前,新东方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一张破桌子,两把破椅子,在租来的中关村第二小学的一间平房,新东方开始招生了,为了招来学生,俞敏洪出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贴小广告,慢慢吸引人过来,到现在全国连锁,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成功的秘密。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赵启正 见证浦东奇迹(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之间巨大的三角形区域,在19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民间藏家江南大王赵永淦(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因此,中国古家具也极具收藏价值。接下来,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民间藏家江南大王:赵永淦。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豫园里的古家具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豫园坐落于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而豫园中众多的古家具则是珍贵无比的艺术珍品,它们集中了制作者、使用者的大量心机和智慧,反映了一个时代和地区的风俗,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拥有很高收藏价值。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明清古床中的民俗雅韵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明清家具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图案具简洁、凝练的外部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能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且易于机械化的生产与加工。如一些简洁的龙纹、拐子纹、花草纹、云头纹、如意纹、冰裂纹、回形纹、万字纹和几何纹等雕饰,以及福”、“禄”、“寿”、“喜”等一些汉字纹,都可直接加以引用。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李灏 见证深圳特区(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习惯用语。在短暂的28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神树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吴仁宝 见证中国第一村(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华西村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子演变为中国最富裕村庄的过程中,吴仁宝作为华西村的当家人,就一直是这样忙碌的。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说说吴仁宝和他打造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原本只是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子。1961年,33岁的吴仁宝当上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华西人甚至还吃不饱肚子。
2017-5-23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