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432 个
-
-
中国特色风土人情 多彩中华-傈僳族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片云集着名山大川的神奇土地,这里有巍峨高耸的高黎贡山,有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个以歌为伴,“盐,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就主要聚居在这里。
2017-5-23
-
-
仙魔共谱神话乐章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大神女娲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于是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2017-5-23
-
-
中国古代名将之赵充国 李靖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赵充国,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后移居湟中西汉著名将领。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2017-5-23
-
-
多难兴邦——30年中国十大灾祸纪实(18)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着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的中国绝不会被压垮,我们的祖国必将在灾难中更加坚强地奋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5-23
-
-
国学复兴——中国的智慧(二)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让我们在赵士林教授的引导下去寻回我们温暖可靠的精神家园。
2017-5-23
-
-
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并对后世产生了卓越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书法名家,例如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的书法作品为后世所尊崇,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接下来,本课程中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的书法名家,博古通今。
2017-5-23
-
-
中国古代名将之沐英 沃田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洪武九年沐英以副帅之职征讨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中,以主帅职务大败元军。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中,率西路军连败元军,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云南之战中,以副帅之职屡败元军。大兴屯田,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杰出贡献。为明朝统一和稳定征战三十年,功勋卓著。沃田,明代抗倭将领,武举出身,初任山东登州卫指挥同知,后登武科进士第,嘉靖二十七年任仪征转运副使,以浙江署都指挥佥事守备仪征。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孔子世家谱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孔子世家谱,世界上最长的家谱,涵盖了孔子家族整个传承史。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所以凡今存60岁以上的孔裔,都能在谱中查到自己的名字,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2017-5-23
-
-
多难兴邦——30年中国十大灾祸纪实(17)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着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的中国绝不会被压垮,我们的祖国必将在灾难中更加坚强地奋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李永安 潘家铮 见证三峡工程(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2017-5-23
-
-
中国技工世界冠后的思考(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玉兔登月、蛟龙入海,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转的均匀的饭桌?当下,在部分特殊行业,“大国工匠”似乎更多一些,而在一些传统行业,技能人才还是少了一些,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中国制造,大国工匠,需要什么样的机遇再造?
2017-5-23
-
-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绍兴地区)落幕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被戏剧界誉为奥斯卡的梅花奖,是中国戏曲表演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1983年创立以来,今年第四次以竞演的方式推选梅花奖获奖演员。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院团带来了多门类、多剧种的剧目演出。其中既包括京剧、昆曲、越剧等传统大戏,也包括婺剧、柳琴戏等小剧种。可谓群英荟萃、精彩纷呈。
2017-5-23
-
-
多难兴邦——30年中国十大灾祸纪实(14)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着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的中国绝不会被压垮,我们的祖国必将在灾难中更加坚强地奋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5-23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