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432 个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瘗鹤铭(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焦山碑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焦山早在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就修建了宝墨轩收藏了碑刻, 开启了焦山收藏碑刻的先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焦山最早的石刻源于六朝的著名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南京云锦(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精美的丝织品而闻名世界。而锦的种类繁多,其中江苏南京云锦、四川成都蜀锦、江苏苏州宋锦并称我国三大名锦。而宋锦和蜀锦已化成了历史的记忆。南京云锦却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云锦一波三折,有暗淡、有辉煌、有沉寂、也有兴盛。经过不断的进步,这块国宝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瑰宝。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精品欣赏 桌案类(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桌案类花样繁多:炕桌、炕几、炕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案;书桌、书案、画桌、画案;其它桌案等多不胜数。像炕桌很明确就是放在炕或床的中间;而符炕几、炕案由于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两侧端。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香几多居中放置,应面面都可欣赏较佳。这些桌案类家具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兰亭集序(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铁力木 坚硬沉重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铁力木(学名:Mesua ferrea L.)又名铁梨木、铁栗木等。属侧膜胎座目,藤黄科常绿乔木。高20~30米,花两性,1~2顶生或腋生,直径5~8.5cm,花瓣4枚,白色,倒卵状楔形,长3~3.5厘米;果卵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长2.5~3.5厘米,花期3~5月,果期8~10月。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广西、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地。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九龙大宫扇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九龙”大宫扇的制成是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专家的创新成果,它集多种名名贵材料为一体,又集多种精湛工艺于一身,是我国制扇史上堪称最大的檀香、沉香、紫檀雕刻宫扇。其用材之贵,造型之美,工艺之精,气势之大,都是苏州工艺美术史,乃至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所罕见的。从“九龙”大宫扇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腾飞猛进的进取精神。
2017-5-23
-
-
中国民俗大观——序言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视频生动展现了它的形成、延展与传承的演进过程,从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宋秀岩 见证生态青海(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青海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走过了风云激荡的不平凡历程,谱写了催人奋进的时代华章。改革开放的30年,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青海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青海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时期。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王晨 见证中国新闻开放(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新闻办)组建于1991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负责推动中国媒体向世界说明中国,包括介绍中国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书籍资料、影视制品等方式开展工作,对外介绍中国;协助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以便有效、客观、准确地报道中国;广泛开展与各国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2017-5-23
-
-
中国古家具上海博物馆的古家具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上海博物馆(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天圆地方”之说。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4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接下来,我们就将为大家介绍上海博物馆里的中国古家具。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釉凤耳瓶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窑工们以多次上釉和改变釉的配方技术,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失透的情况下,北宋龙泉青瓷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和浮雕技法。此瓶唯以典雅的风韵、秀美的造型、莹润的釉色,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汉代画像石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代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墓葬的石壁上。石刻题材丰富、雕刻古朴,以浮雕和线刻为主,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车骑出行和舞月百戏等。
2017-5-23
-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蒋中一 见证中国土地关系的变迁(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197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经历了大旱的小岗村,近乎绝收,无粮过冬的十八户农民,为了解决吃饭难题,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夜,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算作是石破天惊的决定,就是把集体土地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蒋中一,从三十岁开始,他就从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从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到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目光始终关心着中国农村政策研究。
2017-5-23
-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经济碑刻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苏州织造业已有数千年历史,宋元以来苏州为全国织染中心之一,清代丝织作坊大多集中在苏州东北城区,故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说法。国家文物局“中国当代文博专家”、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高级工程师王晨表示,以碑刻的形式记载古代织造业方面的内容还是自己在丝绸博物馆工作17年来首次碰上,这块石碑对于研究古苏州的织造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7-5-23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