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7679 个
-
-
中国语言学(第一辑)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团结国内外广大语言学者,以我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取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语言学的精华而结合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的中国特色语言学。高端学术刊物,发表中国大陆、海外的高质量语言学论文。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得到国内外广大语言学人的支持,必能获得丰富的高质量稿源,编辑群体和顾问组成员都
2017-4-12
-
-
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在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探讨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学精神及其发展变化,展示其内在的深层结构、历史功能、文化效应。它既是对中国文学的宏观透视,又是文学微观研究的创新与深化,具有厚重的理论色彩和文化内涵。
2017-4-12
-
-
以尺量天——中国古代目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的综合和创新。通过设立模型并借助天文学软件,对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丈、尺、寸”等记录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重新建立了中国古代目视天象记录的现代科学意义,为今日的天体物理学、大气现象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古代数据。
2017-4-12
-
-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第4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第一次全面地对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各时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所发生的重大趋势、所出现的代表性学者,以及所产生的代表性著作等重要现象和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通过揭示百年学术研究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潮及其运行机制,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发展了一个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基本性格和面貌。
2017-4-12
-
-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著,收入几十位古代著名文学家的评传文章。
2017-4-12
-
-
医心之道——中国传统心理治疗学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运用文化·诠释·转换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学的一部力作。全书从过去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扩展到文化历史的视角,从义理诠释拓展到实证实践诠释,从挖掘整理扩大到转换应用,对中国心理学史的历史文化背景、良知说、人性论、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治疗、审美思想、传统人格结构及现代延伸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2017-4-12
-
-
中国文学精神(先秦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在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探讨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学精神及其发展变化,展示其内在的深层结构、历史功能、文化效应。它既是对中国文学的宏观透视,又是文学微观研究的创新与深化,具有厚重的理论色彩和文化内涵。
2017-4-12
-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的最终成果。本书是对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的梳理与反思,旨在考察古代文论这一现代学科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并进而揭示现代以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表现出的矛盾与困惑。
2017-4-12
-
-
中国文学精神(近代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在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探讨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学精神及其发展变化,展示其内在的深层结构、历史功能、文化效应。它既是对中国文学的宏观透视,又是文学微观研究的创新与深化,具有厚重的理论色彩和文化内涵。
2017-4-12
-
-
中国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一部论述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本书的出发点是在肯定英语在我国是外语的前提下探讨英语教学问题。因此,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英语教学理论和经验的时候充分考虑我国的教学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调整,同时,注重继承我国英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和方
2017-4-12
-
-
人情与人心——中国传统情欲心理学思想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是运用文化·诠释·转换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学的一部力作。全书从过去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扩展到文化历史的视角,从义理诠释拓展到实证实践诠释,从挖掘整理扩大到转换应用,对中国心理学史的历史文化背景、良知说、人性论、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治疗、审美思想、传统人格结构及现代延伸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2017-4-12
-
-
中国儿童文学新经典——童话卷(上)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丛书精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各种体裁的短篇经典作品,拟编选儿童小说三卷、童话两卷、散文、诗歌、寓言各一卷,命名为“新经典”。因为少儿阅读不能一味建立在过往的经典上,他们也需要“现在”的经典、新鲜的经典、身边的经典。本书入选的作者都是当前儿童文学界极具实力极市场号召力的名家,入选作品文质兼美,堪称经
2017-4-12
-
-
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丛书以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重点课题“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基础,运用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新的视野对以往教育史研究中比较忽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全书既有宏观理论的探讨,又有中观和微观问题的研究,理论风格统一,各书观点相互关照,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史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