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7679 个
-
-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林容生卷 电子图书 评分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旨在从美术史和当代的二重视角来确立中国画的当代文脉,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由此本丛书选取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画家以分卷的形式做“文脉”的个案分析,以期以此为当代中国画文脉的研究考察做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册为林容生研究。
2017-4-12
-
-
画说中国传统民俗——五德·忠孝节勇和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了基本精神、精髓、律己修身、精忠报国、仁爱孝悌等丰富内容,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本书将各种传统美德故事和插图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广泛的传统美德教育。
2017-4-12
-
-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作者经多的研究与总结,并将北京故宫收藏的明清皇室所遗存的历代各朝不同造型不同纹饰,不同质地的千余件各种葫芦形艺术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017-4-12
-
-
中国近代思潮与文化选讲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以中国近代时期的进步思潮为主线,依次讲述经世致用思潮、开眼看世界思潮、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潮、洋务思潮、维新和立宪思潮、民主革命思潮、新文化思潮等,这基本上是与进步社会运动的演进相对应的思潮发展脉络。鉴于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横向”的思潮形态,设中编选讲教育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2017-4-12
-
-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冯远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旨在从美术史和当代的二重视角来确立中国画的当代文脉,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由此本丛书选取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画家以分卷的形式做“文脉”的个案分析,以期以此为当代中国画文脉的研究考察做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册为冯远研究。
2017-4-12
-
-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郭石夫卷 电子图书 评分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旨在从美术史和当代的二重视角来确立中国画的当代文脉,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由此本丛书选取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画家以分卷的形式做“文脉”的个案分析,以期以此为当代中国画文脉的研究考察做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册为郭石夫研究。
2017-4-12
-
-
名牌企业道德失范与中国企业伦理构建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论述了中外名牌企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同时从中国主体文化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佛教等概括了中国企业伦理的特点并与西方企业伦理做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伦理的措施,并对中国企业伦理的前景做了展望。
2017-4-12
-
-
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从多方面详尽地对内地与香港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两地教科书制度比较,两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指导思想比较,两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内容比较编写原则比较,两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比较。
2017-4-12
-
-
中国城乡公共经济一体化研究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作者运用公共经济理论来分析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从研究的需要出发,重点对公共经济、公共物品、公共选择、城乡统筹等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涵和外延给出了逻辑内恰的科学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017-4-12
-
-
中国南方山区种草养羊实用技术百问百答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13问,从主要优良品种及引种注意事项、主要牧草及饲料作物的栽培和利用、饲养与繁殖技术、羊常见疾病及其防治四个方面,紧密结合贵州山区地形地貌及立体气候特点,较系统地回答了贵州山区种草养羊“饲、养、病、繁”各方面的技术问题,可望成为农户及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操作规程,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广
2017-4-12
-
-
中国共产党宁晋历史(第一卷)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共宁晋地方组织的产生、发展、壮大及其领导宁晋人民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017-4-12
-
-
中国斑叶蝉和塔叶蝉(半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 电子图书 评分
本书记述了中国班叶蝉和塔叶蝉族昆虫58属310种,含3新属、97新种、54个中国新纪录种的相关情况(区系、分布、形态特征、危害及利用等内容)。对新种、新纪录均附有黑白线条图及相应的彩图供读者阅读时查看。
2017-4-12
-
-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教程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教程是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基础课程。本书内容包括:绪论,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分类,藏族、蒙族、傣族、东北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维吾尔族舞蹈的训练内容、基本动作、教学提示、作品欣赏等。本教程适合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使用。目前出版的民族民间舞的教材虽然很多,但是缺乏地方特色。本
2017-4-12
-
-
中国医学人体解剖学发展考 电子图书 评分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中,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对其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古往今来,伴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独到的中国医学体系的深化发展,人们对人体结构、部位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从公元前至今,我国医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实践、研究、思考后,产生了大量的支撑中国医学人体解剖学发展史的文献,无论
2017-4-12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