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系统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7679

中国妈祖文化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而当代闽台妈祖文化交流,则又有更大的发展。那妈祖文化,也是妈祖信仰,而妈祖信仰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同时也为海洋人文发展,体现了一个地方文化形态与特征。

2017-5-23

收藏

中国武术南北风格(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所有的武术拳种,都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训练。而无论南派还是北派,都以和谐为主要武术理念。讲求天人合一与与世无争为善,并且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武德体系。尽管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也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武术各家各派都注重武德的修炼。

2017-5-23

收藏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陕西老皮影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而其中尤以陕西皮影最为有名。

2017-5-23

收藏

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其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从西周开始,养生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儒法道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成为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期间,养生文化各流派各自主张如何?对后世影响最大者为何派?中国养生思想演变规律又是什么?本期《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将带您深刻剖析。

2017-5-23

收藏

中国秦汉服饰(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为礼服。袍的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的很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领口、袖口处绣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的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2017-5-23

收藏

中国傩舞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万载傩舞文化分别在潭埠镇的因果村、池西村,还有就是黄矛镇,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去看看!万载的活化石,希望能传承下去。

2017-5-23

收藏

中国扇子文化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扇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扇子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以随手可取的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等物,进行简单的加工,用来扇风挡雨,这便是扇子的初源。从那个远古时代开始,扇子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一把小小的扇子,与许多历史文化传说结下了不懈之缘:文人墨客以扇子为载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赠送亲朋好友。

2017-5-23

收藏

中国除夕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2017-5-23

收藏

竹与中国文化(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中国,有了竹,才有了竹乐器,才有了音乐。相传,古代皇帝指使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夏之西从昆仑山南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长六寸九,吹奏音律优美。从此,中国就有了箫笛等乐器。并且,我国自古生活中的大多用具都不能与竹断开联系,并且食竹更是被很多文人雅士所喜爱。

2017-5-23

收藏

中国秦汉服饰(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为礼服。袍的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的很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领口、袖口处绣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的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2017-5-23

收藏

中国篆刻艺术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2017-5-23

收藏

竹与中国诗画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的一部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的与竹有关的诗句。有很多古代的名家,都对竹有着特殊的偏爱,且画竹也是很多名家大师所喜爱的。

2017-5-23

收藏

中国养生文化衰落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整个民族的经济文化倍受摧残,养生文化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衰落的境况之中。综观这一时期的中国养生文化,理论上多属陈陈相因,出版刊行的著作寥寥无几,总的态势上是处在衰落之中,但在静坐养生和武术气功锻炼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017-5-23

收藏

中国武术南北风格(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存在南北差异,中国武术也同样存在南北差异。北方文化核心的黄河中下游,气候寒冷而干燥,特别是隆冬季节,人在室外练武难以抵抗凛冽的寒风,因此必须快速的,甚至是激烈的跑跳来增加体内的热量。这样的条件造就的武术文化坚韧朴实,粗狂豪放的特点。而南方浩渺的江河和瞬息万变的天气使得南方武术多为灵巧活泼的特点。

2017-5-23

收藏

解读中国牌坊(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牌坊又称牌楼,古名绰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据历史学家考察分析,牌坊是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这种结构,形制最简单的原始门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通过资料以及历史记载可以推算出,牌坊最晚也应该是从春秋中叶开始出现的。

2017-5-23

收藏

推荐资源

  • (十)

    “人之初,性本善”,儿时的学过的三字经至今还记忆犹新,可“善”的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极大地影响,我们该怎样充分的应用“善”这个字呢?在本期节目中,桑郁博士将继续用他非凡的人生阅历为我们解答。

  • 利基战略(二)

    康荣平基于20多年的后发战略思考,5年多的企业调查研究,就冠军企业的成功之道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利基战略:中国企业要在全球竞争环境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找到某个狭窄的业务领域--利基业务;必须通过建造竞争壁垒,不断扩展地域市场范围,逐步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单项冠军--利基目标。提出的利基战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在“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层面实现差别化的思路和方法。本讲座有两大特点:一是专门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既不谈一般性的抽象问题,也不谈启发性的外国问题,而是提供中国企业选择、设计和实施利基战略的思路和方法;二是多年积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是融合古今中外的战略思想,实现“知行合一”的创新。因此是追求战略创新的中国企业战略决策人士的法宝。

  • 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一段三年的婚外情,让33岁的女人难以自拔,真挚情感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被骗的伤痛,渴望解脱却无法平衡心态的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 等待绽放

    本书记录了一位母亲陪儿子备战高考200多天的心路历程,记述的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孩子,在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奋勇直追,实现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完美冲刺,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理想大学的故事。本书展现了高考给考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同时也提出了如何缓解压力、克服焦躁、跨越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无论对考生还是家长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合唱与老年健康

    本书介绍了合唱与老年健康的关系。分为探索、体验、足迹、思源、附录等五个部分,介绍了合唱与老年健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可作为广大老年人开展合唱活动的参考书籍。

  •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美国消化医师协会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册

    这是一本克罗恩病的病患手册,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轻松的故事,将克罗恩病的治疗注意等内容涵进,适合此类疾病的患者、家属及相关的年轻医务人员阅读,也适合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做参考阅读,消化内科患者及其家属,尤其针对克罗恩病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医务人员也可以从中获取知识。

  • DITA数字出版技术

    数字内容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业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而逐步普及到多种阅读终端。目前数字内容出版物的展示终端日益丰富,产业服务链趋于完善,技术不断革新,成为出版业界新的增长点,得到出版从业人员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本书围绕DITA数字出版技术标准展开,详细介绍了DITA标准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架构,给出DITA标准中主题、映射、领域专门化、样式渲染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 WTO与中国教育(五)

    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加入WTO,是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个应对。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莅临西安,在WTO与中国教育发展论坛上,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对应的思考。21世纪,教育从社会的边缘已经走进社会的中心。教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而大学教育也就越来越重要。章新胜副部长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库,大学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室,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大学是人类新文明的重要的标志。

  • 彼岸回眸

    本书作者旅居旧金山后对自己过去近50年的人生进行梳理,追怀曾经璀灿的往事,以期给晚年送来一丝慰藉,这就是“述心”篇,“感世”篇则是作者对美国,特别是在美华人的精神情态的认识。

  • 济南(六)

    中国是一个长城之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修筑长城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秦长城的建造。但中国最早的长城,却要比这还早三百多年。这就是春秋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自西向东修筑的齐长城。济南人对造型艺术有着特殊的偏爱,齐长城就可以说是一件庞大的艺术品,而王天明的篆刻又是另一个极端,它挑战的是人类细微感知的极限。这就是每个字长宽只有零点一毫米的微型书法,钢笔写出的每一划都要比这个字还要宽,在欧洲巡回展出时专家评价在这上面人类的敏感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达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