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陵墓石刻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陵墓石刻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被认为具有纪念碑性质,较常见的有石阙、石碑、石雕像等,大多见于陵墓前墓道和墓门的两侧。石阙最初是宫殿门前带有威仪和装饰作用的建筑,两汉之际,逐渐成为王公宅门与陵寝前标志性的建筑装饰品。石碑产生的年代相对较晚。石雕像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深远。
2017-5-23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瘗鹤铭(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焦山碑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焦山早在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就修建了宝墨轩收藏了碑刻, 开启了焦山收藏碑刻的先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焦山最早的石刻源于六朝的著名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
2017-5-23
-
中国古家具民间藏家江南大王赵永淦(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因此,中国古家具也极具收藏价值。接下来,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民间藏家江南大王:赵永淦。
2017-5-23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昭陵六骏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2017-5-23
-
中国古家具造型脱俗的交椅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对于交椅,我们的祖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时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在中式家具最为辉煌的明代有交椅、圈椅、官帽椅三分天下之说。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2017-5-23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杨利伟 见证中国载人航天(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该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2017-5-23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赵启正 见证浦东奇迹(上)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从1990年至今,浦东的开发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奇迹(英)》清晰地表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时代背景、政策、过程和成就,真实记录了浦东开封的历程,更道出了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参与浦东开发实践的人民在探索中逐步形成的重要理念和观点。欢迎走进本期节目,一同了解上海浦东。
2017-5-23
-
中国古家具古家具中的福禄寿禧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明清家具集中中国古代家具发展之大成,做工精巧,蕴含独特的人文意趣,是中华文物宝库中的珍品。床榻作为家具中的大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会了制作者、使用者的大量心机和智慧,反映了一个时代和地区的风俗,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拥有很高收藏价值。历数百年岁月洗礼,明清床榻精品传世不多。赵先生能收藏数以百计品位高、品相好的明清床榻,其难度可想而知。
2017-5-23
-
中国古家具龙‘游’古家具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走进上海老街,您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上海的繁华集市。这条豫园商业旅游区内风格独具的,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街,历史上曾以庙前大街为名,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一直是连接十六铺(小东门)和城隍庙、豫园地区的人流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沿街人文景观使其拥有丰富的商业文化底蕴。
2017-5-23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金铲银锅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在历经百年风雨的胡庆余堂,收藏着一套制药工具——金铲银锅。这套工具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依然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
2017-5-23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银缕玉衣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玉衣又叫玉匣,是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衣服,分金缕、银缕、铜缕三种。汉代规定只有皇帝死后才能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死后穿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死后只能穿铜缕玉衣。整件“银缕玉衣”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头罩,包括全部头顶和后颈,长27厘米,由230片玉片组成。
2017-5-23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者——李灏 见证深圳特区(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习惯用语。在短暂的28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7-5-23
-
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骆驼担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博物馆起源于对珍品的收藏,这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和财富的象征。博物馆藏品的真实性、权威性极高。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可谓藏之不尽。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征集、整理、保存了大量稀世之珍。每家博物馆都把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文物作为镇馆之宝,它们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世界级的无价之宝。
2017-5-23
-
对话—诺奖学者眼中的中国式增长(下)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面对未来通胀预期依然强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工资上涨趋势明显等问题,中国如何在治理通胀和扩大就业中做到“鱼与熊掌”能够兼得,宏观调控中如何取得各方面的平衡成为当前的棘手难题。节目邀请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费尔普斯做客演播室,他的学术能不能解决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现实困难,在78岁老人的眼里,中国该如何平衡通胀、就业等问题,他会给中国未来经济转型提出什么样建议?
2017-5-23
-
新三板上市与融资实战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 文化艺术专题 评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和经验,又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呢?
2017-5-23
推荐资源